工信部明年首推智能制造 搶占全球產業發展制高
瀏覽:
129
發布日期:2016-12-30
受“工業4.0”的宣傳感召和“中國制造2025”的政策支持,我國加快了制造業由“制造”向“智造”升級的步伐。在此過程中,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成效明顯。
隨著全球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和經濟市場的轉移,圍繞著實力最強的制造業國家,全球制造業版圖形成了三個主導性區域集群:亞太、北美和歐洲。亞太區域集群由中國、日本和韓國作為軸心國家發展。隨著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制造大國,但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非常艱巨,發展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重要體現,不僅可以提高制造的能力,還能提升產品質量,更可以應對我國目前勞動力減少和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的問題。
工信部2017年首推智能制造
1月26日,工信部在京召開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確定了工信部2017年六項重點工作任務。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會議上提出,2017年工信部將圍繞解決行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立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更加注重務實推進制造強國建設。
會議確定,工信部明年重點抓好包括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智能制造新模式等在內的六個方面工作。其中,相關發言人強調,2017年工信部將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持續推進智能制造專項。著力打造“雙創”平臺,支持大型制造企業、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建設一批“雙創”服務平臺。夯實融合基礎和安全支撐,實施“芯火”創新計劃和傳感器產業提升工程。
智造黃金期我國不落人后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先進制造過程、系統與模式的總稱。智能制造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環節,并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功能。當前,我國制造業正在由“制造”向“智造”升級,在這個升級的過程中,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
受“工業4.0”的宣傳感召和“中國制造2025”的政策支持,我國各地政府紛紛出臺包括人才引進和項目引導等各項政策,支持智能制造的相關項目。支持中國智能制造業迅速發展,逐漸在各細分方向如電動汽車、鋰電、新材料、關鍵產線設備和物聯網等行業,形成廣泛性“智造強國”升級機會已成為各地產業建設的一致目標。在此過程中,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成效明顯,以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儀器儀表為代表的關鍵技術裝備取得積極進展。機器人產業更是被上升至國家戰略,未來10年機器人產業將迎來萬億規模,物聯網、傳感器、3D打印等產業的發展未來也將迎來萬億規模。
我國智造產業優勢何在?
今年4月,德勤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發布報告《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指出,2016年中國再次被列為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但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將下滑至第二名。隨著制造業在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先進的技術是釋放未來制造業競爭力的關鍵。而中國相對美國的工廠制造業成本優勢目前不足5%,面臨著巨大挑戰。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漲、美國自動化生產力的提高和美元貶值等因素,在未來的十年里,美國和中國的制造業成本將會變得很小。
中國作為靠成本競爭力興起的制造業大國,正在經歷產業中心轉向高價值制造業的急劇變化過程中,朝著技術更先進的制造模式邁進,以與全球創新型市場接軌。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轉變,為其他國家創造了強化它們作為低成本全球制造業基地的機會。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這五個亞太國家預計在未來五年將躋入制造業競爭力15強。這些國家擁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靈活的制造能力、有利的人口分布和市場、經濟增長,未來五年內,強力五國的競爭力排名會呈持續上升趨勢,而中國繼續在制造業領域將重心轉向更高價值和先進技術的制造模式。
隨著全球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和經濟市場的轉移,圍繞著實力最強的制造業國家,全球制造業版圖形成了三個主導性區域集群:亞太、北美和歐洲。亞太區域集群由中國、日本和韓國作為軸心國家發展。隨著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制造大國,但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非常艱巨,發展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重要體現,不僅可以提高制造的能力,還能提升產品質量,更可以應對我國目前勞動力減少和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的問題。
工信部2017年首推智能制造
1月26日,工信部在京召開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確定了工信部2017年六項重點工作任務。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會議上提出,2017年工信部將圍繞解決行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立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更加注重務實推進制造強國建設。
會議確定,工信部明年重點抓好包括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智能制造新模式等在內的六個方面工作。其中,相關發言人強調,2017年工信部將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持續推進智能制造專項。著力打造“雙創”平臺,支持大型制造企業、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建設一批“雙創”服務平臺。夯實融合基礎和安全支撐,實施“芯火”創新計劃和傳感器產業提升工程。
智造黃金期我國不落人后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先進制造過程、系統與模式的總稱。智能制造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環節,并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功能。當前,我國制造業正在由“制造”向“智造”升級,在這個升級的過程中,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
受“工業4.0”的宣傳感召和“中國制造2025”的政策支持,我國各地政府紛紛出臺包括人才引進和項目引導等各項政策,支持智能制造的相關項目。支持中國智能制造業迅速發展,逐漸在各細分方向如電動汽車、鋰電、新材料、關鍵產線設備和物聯網等行業,形成廣泛性“智造強國”升級機會已成為各地產業建設的一致目標。在此過程中,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成效明顯,以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儀器儀表為代表的關鍵技術裝備取得積極進展。機器人產業更是被上升至國家戰略,未來10年機器人產業將迎來萬億規模,物聯網、傳感器、3D打印等產業的發展未來也將迎來萬億規模。
我國智造產業優勢何在?
今年4月,德勤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發布報告《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指出,2016年中國再次被列為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但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將下滑至第二名。隨著制造業在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先進的技術是釋放未來制造業競爭力的關鍵。而中國相對美國的工廠制造業成本優勢目前不足5%,面臨著巨大挑戰。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漲、美國自動化生產力的提高和美元貶值等因素,在未來的十年里,美國和中國的制造業成本將會變得很小。
中國作為靠成本競爭力興起的制造業大國,正在經歷產業中心轉向高價值制造業的急劇變化過程中,朝著技術更先進的制造模式邁進,以與全球創新型市場接軌。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轉變,為其他國家創造了強化它們作為低成本全球制造業基地的機會。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這五個亞太國家預計在未來五年將躋入制造業競爭力15強。這些國家擁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靈活的制造能力、有利的人口分布和市場、經濟增長,未來五年內,強力五國的競爭力排名會呈持續上升趨勢,而中國繼續在制造業領域將重心轉向更高價值和先進技術的制造模式。